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

3月26日資訊組織上課筆記

心得沒甚麼了
就是今堂的小考考得不太好
下次要努力點

筆記部分:

集叢項
以集叢而言,一本書有ISBNISSN
善本書:不是集叢.也非線裝書

集叢項須著錄七個細目 (有意義的書目資訊才需要記錄)
1.
集叢正題名
2.
集叢並列題名
3.
集叢副題名
4.
集叢著者敘述
5.
集叢之國際標準叢刊號
6.
集叢號
7.
附屬集叢

集叢著者敘述:對文章的智性、藝術、內容負責的人
ISSN檢查號:最多可容納連續性出版品的數量為10000000,因為本身是8碼,但最後一碼為檢查號

附註項

作用:

1.辨認作品 -- 翻譯作品的原題名

2.款目的內涵 -- 解說某人和作品的關係

3.說明作品的內容

4.說明作品的特性

5.作品的發展過程

上課有說過


標點符號:附註項有多少寫多少

引句放在一組雙引號內, 並說明其出處; 方括號祗用在引句內;

表示著錄來源的以外的東西
附註項不需要方括弧,因為附註項的資料來源任何地方皆可
(要緊記)類型:共有22項,第一項(作品的性質、範圍,或體裁)至第二十二項(與原稿有關事宜)

歐洲文藝復興以前的手稿,還應著錄下列五件事情
1.
字體
2.
插畫、裝飾、標題等重要的插畫,都應著錄
3.
校勘結果,著錄空白頁、受損、遺失的頁碼等
4.
其他稽核事宜,著錄收藏者的註記、裝訂情況等,重要的稽核事宜
5.
主文前幾個字,編目員自訂題名時,應盡量著錄主文的前幾個字,只供使用者鑑別之用
(
以前沒有書名),以上五點老師上課有提醒須背下來

沒有留言: